WK綜合論壇, WK综合论坛

查看:376 回復:0 發表於 2018-11-5 17:41:56

尚未簽到

跳轉到指定樓層
楼主
發表於 2018-11-5 17:41:56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VIP精品區,資源無限好賺金任務區,輕松賺金幣
加入VIP,享受高級特權宣傳賺金又升級,超級棒

【留学荟】北美经济学博士申请经验 [複製鏈接]

鸠鸠的话:感谢大家对留学荟这个栏目的支持,欢迎留学党主动将自己的留学经验分享至[email protected],我们会酌情刊发。

本文作者:王振轩,武大经管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试验班2013级,现就读于杜克大学。



【基本情况介绍】   

GPA:3.8+

TOEFL:100+

GRE:320+

部分录取项目:

杜克大学(环境政策博士,全额奖学金)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经济学博士,全额奖学金)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全额奖学金)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农业与资源经济学博士,全额奖学金)

   



这篇分享是在我的个人经历、申请季见闻、以及前辈经验的基础上总结而成,如有疏漏或不恰当的观点,希望各位读者海涵并给予指正。

【北美经济学PhD录取委员会运作流程推测】

在申请前,大多数申请者最希望了解的信息大概就是录取委员会如何决定是否录取一名学生。在这一部分,我将基于个人和前辈的经验,以及部分教授的观点来推测录取委员会的运作流程,目的是让大家对于筛选申请者的机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方便大家有针对性地准备相应申请材料。

① 粗略筛选

录取委员会考查申请者的TOEFL或IELTS、GRE、以及GPA是否满足项目要求的最低标准,同时评估申请者的课程背景和前期技能积累是否能满足未来PhD学习高强度的需求。由于这部分的筛选标准较为简单,客观性较强,通常是由行政助理或在读PhD学生完成。

② 评估申请者profile,确定长名单

通过第一轮筛选的学生,其申请材料会被送到录取委员会各个教授的手中,参与第二轮的筛选。这一过程中,教授们会分别浏览你所提交的材料,包括CV、PS、推荐信等(有时还会有writing sample),从中提炼出你的学习能力、研究潜力、写作技能、研究兴趣等,并基于这些方面给申请者进行评分,各个学校会有不同的评分标准(这里的评分可能只是教授们的主观考虑,不一定会有具体的分数)。评分完成后(可能会形成一个分数的分布),各个教授会将自己负责的申请者材料汇总,按照评分的高低从中选择排名靠前的学生组成长名单,将排名靠后的学生淘汰掉。

③ 委员会讨论商议,确定短名单

基于长名单,委员会的教授们再一起开会商讨,每个人对现有的申请者进行打分并取平均,得到各个申请者的最终评分。根据综合分数的排名,选取靠前部分的人组成短名单。针对位于短名单中的申请者,选取最靠前的学生发offer,其后的依次可能发AD,或是waiting list。

★ 推荐信在录取过程中的作用

之所以将推荐信单列出来,是因为它对于经济学PhD申请至关重要,推荐信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你所能去的学校的档次,一份强推是让你成功被录取的关键。首先,一份很强的推荐信(后续内容会给出强推的定义),能够让你博得教授们的赏识,直接确保你的录取。其次,一份比较好的推荐信,可以让你进入短名单,这也极大提升了你被录取的可能性。再次,一份一般的推荐信,可能只会被录取委员会的教授作为与你的CV等同等级的材料,从中提取你的个人背景状况,对你的申请作用不大。而一份传递了负面信号的推荐信会直接让委员会否定你的录取,对你的综合评价产生负面影响。



根据以上的运作流程,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结论:

① 教授们可能不会有太多时间仔细阅读每个人的PS,这就要求申请者在PS中凸显自己的亮点,简练合理地表达自己的申请动机,明确自己的研究兴趣,并做到与所申请的项目高度匹配,以给教授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大家不要过分纠结自己的PS不够好而影响申请,PS的作用一是体现写作能力,二是表明你的动机和兴趣,让教授更加立体地了解你。最终决定你能否被录取的还是自己的实力。

② 英语成绩、GPA在整个筛选过程中只是起到敲门砖的作用,所以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多次刷分,只要保证英语成绩和GPA过线即可,与其花费精力多次刷英语成绩,不如利用这些时间提升研究技能、丰富研究经历。大部分学校都是Graduate School设置了统一的最低分数要求,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TOEFL分数在100分以上(speaking达到23),GRE分数在320以上(Q达到168,作文达到3.5),对于申请大多数学校就够用了,或者说是比较安全的范围。(个别学校如U Chicago和Yale对于TOEFL的speaking部分要求较高。)这里我认为比较重要的部分是,TOEFL的speaking(一些学校会依据此项分数判断你是否具有TA资格),GRE的Quant(很多经济系的网站上明确说明会重点关注这部分),GRE的作文(GRE作文相比TOEFL作文要求更高的逻辑性,且其写作的框架和范式与未来学术文章写作和审稿意见编辑都是极其类似的)。

③ 在准备经济学PhD申请的过程中,应将重心放在寻求一封强有力的推荐信上面。

【研究经历及推荐信】

从分析录取委员会筛选流程可以得出,推荐信对于申请的作用至关重要。事实上,一封强有力的推荐信与你的研究经历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这一部分我将说明如何通过研究经历获取强推。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一份强有力的推荐信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① 推荐人与你的目标学校有紧密的关系

② 推荐人足够欣赏你,并高度支持你的录取

③ 推荐人与你有丰富紧密的合作关系(一般是研究项目的合作)

这里我想补充一点,很多同学希望通过在高级课程中取得高分来寻求任课教授的推荐信,但这一方法可能只能满足前两个条件,如果除了课程以外,你和这位教授没有任何交集,那么这封推荐信的作用将会是有限的。简单而言可以用以下公式概括:

Strength

=

Connection * Willingness * Research Experience

逐条来看。

为了满足第一条(推荐人与你的目标学校有紧密的关系),需要我们针对自己的目标学校,挑选匹配的推荐人,也就是说要优先选择与目标学校有比较强的connection的推荐人。但这一条在申请前期往往是不太可控的,大多数时候,我们无法挑选推荐人,只能根据自己的RA和其他经历,将与这些经历相关的教授作为我们的推荐人。但是,你可以尝试主动联系你喜欢的教授,询问是否有研究机会。一些比较成功的申请者就是通过发海量邮件,“厚着脸皮”联系教授,最后幸运获取RA机会,拿到强推。因此,对于还未开始申请的低年级同学,我建议大家要更加主动一些,开阔自己的视野,不要把眼光局限在自己周边,要勇敢地尝试联系其他学校的教授,也许会遇到比较nice的教授,或是兴趣高度匹配的教授,愿意给你提供RA机会,当然前提是你自己有足够的实力。对于已经要开始申请的同学,在推荐人基本确定,无法较大更改的情况下,我的建议是评估推荐人与申请项目的connection强弱,合理搭配使用自己的推荐信。

为了满足第二条(推荐人足够欣赏你,并高度支持你的录取),需要得到推荐人的欣赏的高度支持,这样,推荐人才会愿意为你花费精力写一封内容充实丰富可信的推荐信,或是通过一些非正式的渠道推荐你。需要大家明白的是,教授推荐一名学生是他消费自己人脉关系的过程,为了保证自己的人脉关系可以被高质量可持续地消费,在推荐学生前,教授需要对你进行全方位了解评估,以免因为武断破坏了自己的名声。因此,只有在教授十分欣赏你的时候,才会非常乐意为你做出强有力的推荐,或者说,才会为了你真正动用自己的人脉关系。

因此,我们也需要选择那些会以较高意愿推荐自己的教授的推荐信。如何判断推荐人对你的推荐意愿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如果你和推荐人关系很好或是有密切合作,那可以确定他会以较高的意愿推荐你;如果你的推荐人是国外的教授,情况就会变得比较tricky。由于大多数美国教授语言比较委婉,可能不会直接拒绝帮你写推荐信,但这样的推荐信的强度就难以保证。这里我的建议是,不要强行找没有紧密合作关系的国外教授要推荐信,这样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如果你为国外教授做RA,你也可以根据你RA工作的性质内容以及该教授的性格特点,判断其推荐你的意愿高低,或考虑是否通过聊天的方式确认其推荐意愿。那么,为了得到教授的欣赏,往往需要让教授直接或间接地了解你的能力,进一步而言,需要你在与教授的合作过程中,表现出自己的技能素养、思维广度和深度。

下面我根据我自身的经验给大家几点做RA过程中的建议:

A) 在与教授的合作过程中,主动推动整个项目前进,作为项目进度的主控方,不要让教授催你。

B) 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既定的研究任务。在接到教授的任务后,一方面要保证高效完成,同时也要思考如何在教授既定要求的基础上,以更高的质量实现既定的目标。比如你的任务可能是利用某个已经成熟但有些过时统计模型分析数据,那么你可以选择按部就班的按照老模型去分析,也可以选择一些新的但能以更高的精准度达到既定要求的模型去分析,显然后者要由于前者。

C) 在完成教授制定的目标后,主动的在此基础上把项目向前推动一步,这里就需要自己一些的一些creative idea,或是依据前期知识积累对项目走向作出预判。

D) Critical thinking。不要不加思考地一股脑接受教授的所有观点或要求,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过程,和教授的交流过程要保持responsive,而不是一味地accept。及时纠正教授错误的想法,或提出自己一些创造性的观点,也是impress教授的过程。



为了满足第三条(推荐人与你有丰富紧密的合作关系),需要有丰富且有深度的研究经历。下面我给列举一些参与研究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并为大家提供一些寻找研究机会的途径:

A) 经济学研究基本技能

    对特定的研究领域及其相关文献有一定地掌握(这样可以了解该领域大家关注的问题以及所用的研究方法)

    数据分析、可视化、及统计软件的应用(实证研究的必备技能,也是申请RA的敲门砖)

    掌握高级编程语言(如编写网络爬虫程序爬取数据,或是掌握机器学习的实战方法,这些可以作为加分项,同时也是提升你研究能力的强有力工具)

    LaTex(学术排版必备工具)

    学术写作及演讲

B) 如何寻找研究机会

    与本校的教授合作

    通过海外交流或参加会议等,与其他学校的教授建立联系,主动寻求RA机会

    一些国外学校或智库机构会公开招聘RA,大家可以关注一下相关网站的信息(如NBER网站或是学校的网站)

常有同学问,“什么样的RA算是高质量的?”“让我评估其RA经历对于申请是否有用?”我的看法是,你在RA过程中,从事工作的性质(比如,单纯收集文献或数据or独立处理分析数据依据结果写成文章)、工作的难易程度、是否接触到项目的核心内容等,能够体现RA经历的价值。只有有深度的RA经历,对于你的申请更有用。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让你得到更多锻炼,二是RA老板的推荐将会更强。然而,这里要补充的一点是,有深度的研究经历往往需要从一些dirty work开始做起,很多教授在合作初期,只会给你一些简单的可能比较繁琐费时的工作,然后再循序渐进地提升任务的等级和难度,让你更深入地参与到项目中。



【申请材料的准备】

在积累丰富研究经历,确定推荐人的基础上,准备其他的申请材料。我个人认为大家不用过早地起草PS,可以先构思一个大致框架,具体的内容用相关的研究经历去填补,随着自己研究经历不断丰富、深入,PS的内容也会更加充实。在没有什么研究经历的时候,写出来的PS也会比较苍白。接下来我针对申请者profile的各项材料提一些建议。

① GPA和英语成绩:没有过多建议,只能说努力保证GPA不要太低,保证英语成绩过线

② CV:早一点开始起草CV,把自己一些新的经历及时添加到CV中,这样可以保证自己在印象清晰的时候抓住自己经历的关键点。在后续申请过程中,仔细斟酌CV内容,有所取舍,应围绕研究经历,凸显研究技能。建议大家用latex排版CV,高效美观。大家可以到overleaf网站上找自己喜欢的模板进行修改。

③ SoP/PS:加州伯克利大学的graduate school网站上有给出写SoP和PS的建议,推荐大家参考。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在文书中突出自己的research potential,同时要注意与目标项目的匹配度。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具体的文书要求,大家可以参考每个学校graduate school的网站,个别项目会有特殊的要求,如加州系和密歇根州系的学校需要需要同时提交SoP和PS(不明白区别的参考Berkeley网站)。

④ Writing Sample:个别的项目强制要求提交writing sample。对于不强制要求的学校,我的看法是,如果你能保证你文章的质量,那么提交可以提升你impress委员会教授的机会。有writing sample的同学可以找自己老师把把关,评估一下writing sample的质量。如果写得很一般,有时候可能会起到负面影响。

⑤ 个人网站:对于申请博士的同学,在保证足够精力准备其他材料的基础上,如有额外精力,可以试着搭建个人网站。一是可以更加全面地展现自己,把没能具体在文书中介绍的内容通过个人网站来弥补;二是拥有个人网站也是一个signal,间接反映你的技能和专业度。

【申请前选校及Offer选择】

① 选校

每个人在选校时对于各项因素的权重不同,因此我在这里只给大家提供一些可能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学校综合排名、经济学专业的排名、经济学具体分支领域的实力强弱、是否有你感兴趣的faculty,与你感兴趣方向一致的faculty的数量、往年毕业生的placement、教授与学生合作是否紧密、与你推荐人的connection(一个比较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询问推荐人对于选校的意见,让他在你已有的list上进行增补或删减)。

② Offer选择

收到offer后,大多数项目邀请你过去实地与教授和在读学生交流,给你介绍项目的信息,让你感受学校环境等。我建议大家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参加学校的visitday,切身感受一下学校的氛围。这是了解项目情况的最有效的方法,毕竟你要选择一个学习生活5年的地方,亲身的感受往往比间接了解更能帮助你做决定。

如果无法参加学校的visit day,大家也主动联系学校的教授或者在读学生,提出你对于项目的一些疑问,了解一些在读学生的感受,询问一下他们对于项目的褒贬,毕竟他们的现在就是你将来的生活状态。



【一些题外话】

在写这篇分享的时候,我考虑到对此文感兴趣的读者可能会有五类人。

① 第一类同学是对于未来没有明确打算,会把申请经济学PhD作为一个选项的人。建议你们更广泛地去了解各种潜在选择的可能性、出路以及生活状态,更多地去感受比较不同的职业路径,通过体验和了解来确定自己的偏好,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向。尤其是一些低年级的同学,你们不必急于做出要读经济学PhD的论断,也不用急于制定机械式地时间节点规划。我认为这样的话目的性和功利性太强了,可能会让你失去体验大学丰富生活的乐趣。在你做出论断之前,建议你们更多地去发现、体验生活,明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② 第二类同学是想申请经济学PhD,但并不完全了解经济学PhD生活的人。建议你们深入了解一下经济学PhD的学习和生活状态,确定这是你们想要的选择,不要草率做出后悔的决定。这里提供一些帮助你们了解PhD生活的资源和方法:UCSD徐轶青老师的个人网站有他写的关于北美社会科学类PhD生活的文章,PhDcomics(一个描绘phd生活的漫画网站),和老师或是在读的PhD朋友交流,了解他们对于PhD生活的感受。

③ 第三类同学是了解经济学PhD生活,并且要申请经济学PhD,但不清楚该如何准备的人。希望这篇分享能够让你对于未来的申请有一个初步规划。

④ 第四类同学是了解经济学PhD生活,坚定要申请经济学PhD,有明确目标和规划的人。按照你的既定目标和规划行动,当然也可以参考这篇分享适当调整你的安排。

⑤ 第五类同学是已经进入经济学PhD申请阶段的人。希望这篇分享能够帮你查漏补缺,让你在申请季有更针对性的准备。同时,祝你申请到理想的学校。

最后,还可能存在另外一类同学。你们可能接近申请季才确定自己有兴趣从事经济学学术工作,想要读经济学PhD,但又恐慌是否为时已晚从而想要放弃这一选择。希望你们能坚持自己的决定,本科直博并不是唯一的路径,更不是最优的路径。如果从事经济学学术的确是你的兴趣,那就从现在开始准备,即便会花费一些额外的时间和精力,但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终究是值得的。





栏目简介:

【雪中炭】关于经管院学习的分享。

【致青春】学习以外的建议和感想。

【那些年】长篇连载,“第一季”讲述了鸠鸠学习英语的酸甜苦辣。

【福同享】前三个栏目均为原创,此栏目转发有用信息。

【保研荟】/【考研荟】/【留学荟】保研/考研/留学同学所写文章。

欢迎大家主动投稿至[email protected]

创始人简介:鸠鸠(笔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6届毕业生。鸠鸠的梦想之一是将关爱和支持传递给更多的人,因而创立了校园微信公众号iShareWHU。
收藏收藏 贊贊(0)
把本文推薦給朋友或其他網站上,每次被點擊增加您在本站積分︰1宣傳
桃妖视频站,海量在线视频任你播

回復樓主 親!! 下午好,中午養足了精神嗎?讓我們一起渡過下午茶時間,WK有您更精彩!

 分享同時學會感恩,一句感謝的話語,就是最大的支持!  歡迎交流討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c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言論的方式運作,WK論壇對所有言論的真實性、立場及版權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言論只代表發佈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務必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言論」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言論,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內容出現「真實性、立場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論壇有權刪除任何言論(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SiteMap[網站地圖]

發表新帖 返回頂部